
【资料图】
素簡丨喜樂丨燦爛丨澎湃
哇哦,真的很久很久没有去旅游的,久到连旅游的念头都没升起的程度。
今天开始阅读《世界尽头的咖啡馆》,读到绿海龟的故事时,我想起在台湾的那次潜水,又想起旅行的乐趣来。
怎么平时看文章的首图,都想不起这是我和台北的什么故事呢。
看来旅行关乎风景,更关乎同行的人。
我走了那么多景点,路过那么多风光,却没有哪一次的体验能与兰屿之行媲美。
至今都记得那种美好,其实那是并不顺畅地一路。遇到飞机停飞,还是隔天才坐了船进岛,那颠簸地一路让我感觉自己像飘在海浪里的木盒。
虽在海上可什么风光都欣赏不了,只能窝在仓船正中间那几个最稳的位置,一动不敢动地闭着眼,生怕多动一下眼胃里就要翻江倒海~
船里人不多,也可能是错觉,感觉窗外的海都翻进船里,就连船舱顶都是蓝色。
画面那么美好,身体却在难熬中~
颠簸的尽头遇见美丽的岛屿,让一切遭遇都变得值得,就在下船的那一刻便被这块土地的美给震撼了~
低垂到伸手就能够到的云,蓝得让人怀疑是漂染的天空,还有那些原住民元素的渔船~给我留下世外桃源般的印象。
现在分析:肯定还有心动荷尔蒙的加持,让这一次的旅行滤镜更重,总之那些回忆提醒着我,也告诉我快乐存在过,美好可以轻松感受到。
只是…
那一次旅行以后,再没有真正体验过出走的极致快乐,我更喜欢躺着家里养精蓄锐,极力地休整和复原一颗敏感的心。
从那以后,我变了一个人,我突然不爱旅游了,看见海也无动于衷,带了可以出海游玩的翻船营,去了新西兰看了不同的海岸线,我的心都不在现场。
只感受到一路奔波劳碌的辛苦和工作带队的责任~
这些年,我便是这样麻木着,也许是用麻木来保护自己,毕竟心是很脆弱的东西,最是害怕全情投入。
最近,这个害怕的情绪好些了,又开始生出些渴望旅居的碎片念头,对,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旅行打卡,而是想要在一个地方住下来,像当地人一样生活一段时间。
再一次体验人类学学者的生活。
原来我们都会:
对拉钩的事情不以为然!
还得见最初约定要一年要去探索一个地方,遇到三年特殊时期,什么计划都搁浅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外在原因都是借口,内在原因才是没有出走的关键。我们并没有真正将这个约定看得多么重要,至少从来没有将它排在当下优先级事项里。
这是彼此心照不宣的事情。
彼此都在找寻人生的方向,在各自的人生岔路口,各有各的彷徨和迷茫。生存焦虑将我们困在原地,就连我都突然没有了出走流浪的野心。
不过30出头的年纪,便早早地添了几分垂垂老矣的暮气。
什么时候开始,变得就连旅行的热情都提不起了,也许是自以为地看透了旅游的套路,也许只是在日常里就耗竭了精力,连出趟远门都懒得动弹
其实,什么都没变,好像又什么都变了。从前盼望出门旅行,现在更喜欢宅在家里,至于以后~
谁知道呢。
原来我们:
会被伤害,也能得到救赎
年初无端地又焦虑了一个月,却在和世界声明了自己“害怕被饿死”的恐惧后——也就是写下来这些烦恼,我也就放下了。
当然有收到一些反馈:有安慰、有开导,有理解,也有引发后续的连锁反应——父母的担忧….
不知道是写本身就是疗愈,还是大家的劝解生了效,反正我没有金钱的紧迫感了,不再感到迫在眉睫的生存危机。
你看,其实什么都没变,我没有挣到更多钱,可心里的感受告诉我:又好像什么都变了。
茫茫人海,
我们会萍水相逢!
Zora
标签: